距離2008年“三聚氰胺”事件已過去十年,國家提振奶業的決心始終不渝。5月23日,國務院常務會議出臺多項措施,以加快推進奶業振興、提升乳品質量安全水平,這對中國乳品企業無疑是一大利于多頭。在頂層支持下,乳品企業提高“內力”時不我待。奶業是關系著健康國內、強壯民族的產業,一直受到國家重點關注。從生產源頭把控,到質量安全監管,再到強化金融保險、奶畜養殖用地等方面的支持,國務院常務會議一系列舉措皆為全方位振興乳業創造條件?! ?
從近年政策來看,國家支持主要包含兩個層面:一是政策優惠,如直接給予奶業提質增效補助等;二是政策疏導,如制定并落實《全國奶業發展規劃(2016-2020年)》,推進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體系等,以鼓勵優質奶企發展?! ?
可以看到,國家政策只支持規范運作的乳品企業,而非所有乳品企業。今年1月1日,被譽為“史上最嚴奶粉新政”的配方奶粉注冊制全面實施,據國內奶業協會料將,注冊制新政將淘汰約2000個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。這意味著,行業門檻將不斷提高?! ?
十年前,“三聚氰胺”事件爆發,國產品牌遭遇信任危機,國內奶業受到重創,海外品牌趁勢擴張,一度占據70%的中國奶粉市場份額。近年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,中國奶業奮起直追,確實取得了一些成績。但伴隨著行業發展,市場一度催生近5000家乳品企業,行業參差不齊、品牌雜、營銷過度的問題凸顯,直接影響到中國奶業整體形象?! ≌咧С止倘惶嵴窳水a業信心,但同時意味著更高的要求與期待。此番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提出,力爭3年內顯著提升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品質、競爭力和美譽度?! ?
從行業看,現在無疑是中國乳品企業發展的絕佳時期,而如何在政策利于多頭的氛圍下取得實質性發展,如何在奶源基地、品牌建設等方面建立市場壁壘,應該是擺在中國乳品企業面前的關鍵問題?! ?
發展并非易事。中國乳品企業面臨的測試是全球化的。國內是乳品消費大國,由于海外品牌成本占優,行情相對便宜,海淘、港澳代購奶粉的現象較為流行,海外品牌的沖擊給中國乳品企業帶來了巨大測試?! ?
但另一方面,奶業的“全球一體化”趨勢,也給中國品牌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。實際上,中國光明、伊利、雅士利等一批龍頭企業紛紛進行海外收購也許投資建廠,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?! ?
此外,在品質消費時代下,消費者對創新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,這也要求中國乳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,研發高品質的產品,培育國產品牌?! ?
因此,要在市場競爭,甚至在全球化競爭中脫穎而出,不能單純依賴產業政策,乳品企業自身更應提升內力,走高質量發展之路,以開放的姿態迎接市場的測試。